EN
EN

社会服务

位置: 首页 > 奋进师院 > 社会服务 > 正文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夏禾”实践服务队践行助农兴农使命

作者:徐超、刘冠群 时间:2023-07-29 浏览: 来源: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7月23日—26日,威尼斯欢乐娱人城AⅤ大中国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夏禾”实践服务队前往东营市垦利区开展助农兴农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由指导教师刘冠群、徐超带队。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党委书记胡义忠、院长张文哲先后组织召开安全培训会和实践内容专题培训会,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学院注重突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抓手,鼓励同学们在实践工作中做好准备,认真完成好各项实践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服务队积极响应,指导教师带头学、全体队员深入学,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磨炼专业技能,做好充足准备。

峥嵘 立助农之志

“为梦想千里行,风雨兼程,不失青云志”。实践团队来到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参观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垦利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教育课上,服务队员们增强了爱党、爱党、爱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重温入党誓词的环节中,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成员,队员们立志要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自讨苦吃”,展现勤于修身、止于至善的青春风采。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向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们宣传红色党史故事,提问党史相关问题、观看图片及视频抢答等方式,增强讲解效果,吸引更多的人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学知识 做务农新人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服务队围绕“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座谈等方式,先后调研了黄河口盐田米仓产业园、无花果产业园东营市德优胶带有限公司、鸿顺实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和公司。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进大棚、下车间,实地调研当地产业的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等特征,关注产业发展,调研发展现状,当好新时代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人”。

访典型 厚为农情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涌现出一位位模范人物。服务队先后采访了扎根乡村的“齐鲁基层名医”宋利祥、“东营市劳动模范”李言成、“脱贫攻坚一线人”郭孝名和矢志不忘教育初心的张永泉。这些模范人物本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为乡村医疗卫生、脱贫致富、文化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队员们深入感受了吃苦耐劳、真抓实干、一心为民、敢闯敢试的奉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以致用、以学促行,厚植为民情怀,勇于实践创新,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

解困惑 展爱农担当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实践团队先后制作《防诈骗问卷调查》《急救知识问卷调查》,走进万尔村、于林村农舍小院,走村入户,共收到问卷调研368份。调研发现,村中老年人因年龄、教育、健康等原因,都不同程度上存在急救知识和防诈骗知识缺乏的情况。于是,服务队在万尔村向村民发放反诈宣传材料,介绍了常见的诈骗手段和诈骗案例,帮助村民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服务队在于林村开展了急救知识的宣讲活动,在当地村干部和卫生室人员的大力配合下,先后演示了发生溺水、触电、中毒、犬咬等意外事故时进行自救和他救的方法,展示了海姆立克法、心脏复苏法以及人工呼吸等多种急救措施。

讲传统 助文化兴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实践团队以文化兴农为主题,立足专业特色,发挥文科优势,把专业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先后组织开展“教学相长,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联谊活动、古诗词趣味教育、书法小课堂等活动。通过动画视频、益智游戏和知识竞赛等形式,队员们悉心讲解,孩子们积极响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队员们作为师范生,积累了课堂实践经验,磨练了专业技能,小讲解员们扩充了知识储备,双方受益匪浅。大朋友与小朋友梦幻联动,教学相长,于生活中体现诗意,于诗意中感受文化,于文化中守护传承,共同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助农、务农、为农、爱农、兴农,正是当代青年发挥专业所学,铸就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历史使命。今后,“夏禾”社会实践服务队将继续牢记使命,不负青春,做有理想、能吃苦、敢担当的新时代有为青年,执笔乡村振兴画卷,擘画美好发展蓝图。

摄影:纪琳芮

供稿审核:胡义忠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

Baidu
sogou